空中楼阁
词典解释:
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1.【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2.【出自】:《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3.【示例】: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
4.【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制定发展规划要切合实际,万不可如~,毫无价值。
《二程全书·遗书》:“邵尧夫犹空中楼阁。”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国语辞典
◎ 空中楼阁 kōngzhōng-lóugé
(1) [castles in the air]∶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
(2) [realm of fancy;illusion]∶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
邵尧夫( 雍)犹空中楼阁。——《二程全书·遗书七》
基本解释
空中楼阁[ kōng zhōng lóu gé ]
⒈ 空中所见的楼台观阁。比喻脱离现实的幻想,不能实现,没有意义。
引《孽海花·第二一回》:「但在下这部孽海花,却不同别的小说,空中楼阁,可以随意起灭。」
近海市蜃楼 镜花水月 虚无飘渺
⒉ 比喻高明通达者。
引《二程遗书·卷七》:「邵尧夫犹空中楼阁。」
元·侯克中〈邵子无名公传〉诗:「醉里乾坤元广大,空中楼阁更高明。」
引证解释
⒈ 后以之比喻明澈通达、虚幻的事物或空想。
引语本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朱子语类》卷一百:“问:‘ 程子 谓 康节(邵雍 )空中楼阁。’曰:‘是看得四通八达, 庄子 比 康节 亦髣髴相似。’”
元 侯克中 《邵子无名公传》:“醉里乾坤元广元,空中楼阁更高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茅盾 《子夜》三:“﹝ 林佩瑶 ﹞禀受了父亲的名士气质,曾经架起了多少的空中楼阁,曾经有过多少淡月清风之夜半睁了美妙的双目,玩味着她自己想象中的好梦。”
成语解释
空中楼阁
【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示例】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
【近义词】虚无飘渺、海市蜃楼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汉典
网络解释
空中楼阁 (成语)
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语本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后以之比喻明澈通达、虚幻的事物或空想。《朱子语类》卷一百:“问:‘程子 谓 康节 ( 邵雍 )空中楼阁。’曰:‘是看得四通八达, 庄子 比 康节 亦髣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