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水月
词典解释: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1.【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2.【出自】: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3.【示例】: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 ◎何其芳《梦中道路》
4.【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恽代英《关于政治运动的八问题》:“在革命成功以前,都有人笑‘想革命成功,只是~的梦想’的!”
镜花水月月下老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全其美美不胜收收之桑榆榆枋之见见世生苗苗而不秀秀外慧中中原逐鹿鹿死谁手手不停挥
国语辞典
◎ 镜花水月 jìnghuā-shuǐyuè
[flowers in a mirror and the moon's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镜中花与水中月,指意境不可以形迹求。比喻空幻飘渺
诗有可解不可解,若镜花水月勿泥其迹可也。——《诗家直说》
基本解释
镜花水月[ jìng huā shuǐ yuè ]
⒈ 镜中的花,水里的月。比喻空幻不实在。也作「水月镜花」、「水月镜像」。
引《镜花缘·第一回》:「小仙看来即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
近梦幻泡影 空中阁楼 海市蜃楼 幻梦成空
引证解释
⒈ 参见“水月镜花”。参见“水月镜花”。
引镜中花,水中月。语本 唐 裴休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1)比喻虚幻的景象。 《说岳全传》第六一回:“阿弥陀佛,为人在世,原是镜花水月。”
《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我和你镜花水月閒消遣,何必名贤胜地逢。”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这些镜花水月式的幻想早被现实的罡风吹了个烟消云散。”
(2)比喻空灵的诗境。 何其芳 《梦中道路》:“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
成语解释
镜花水月
【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示例】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 ◎何其芳《梦中道路》
【近义词】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汉典
网络解释
镜花水月 (汉语成语)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