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

词典解释

亦称“中华竹鼠”、“普通竹鼠”。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体胖,长约25~35厘米。背部棕灰色,腹部灰色。眼和耳都小。四肢和尾短。生活于竹林内,穴居。食竹笋和地下茎。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浙江、安徽、四川、陕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及缅甸北部。毛皮可利用。尚有白花竹鼠(R. pruinosus),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四川、湖南、福建,以及印度(阿萨姆邦)、中南半岛等地。大竹鼠(R. sumatrensis),分布于云南;也见于苏门答腊岛、中南半岛等地。

词典名字:

竹鼠

词典发音:

zhú shǔ

国语辞典
在竹林穴居的野鼠﹐似家鼠而稍大﹐背部棕灰色﹐腹部灰色﹐四肢和尾短﹐食竹笋和地下茎。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在竹林穴居野鼠,似家鼠而稍大,背部棕灰色,腹部灰色,四肢和尾短,食竹笋地下茎

晋 刘欣期 《交州记》:“竹鼠,如小猫大,食竹根,出 封溪县。”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竹鼠

  • 竹鼠(学名:Rhizomyidae),是属竹鼠科、竹鼠属的一种动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因吃竹而得名。此为野生物种十分珍贵,全世界共计有3属6种:非洲竹鼠属2种(东非的特有种)、竹鼠属3种、小竹鼠属1种(亚洲特有,见于中国中南部,如湖南省郴州地区),在中国有1属3种。栖息于非洲东部和亚洲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灌丛和竹林中。它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中国已被大规模养殖,已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之一。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私自捕捉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