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诗

词典解释: shēng shī 1.《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台》﹐笙《由仪》。闲﹐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国语辞典注音 ㄕㄥ ㄕ  拼音 shēng shī《詩經》小雅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等六篇,俱有義無辭,後人以為古者鄉飲酒燕禮皆用以配他詩,以笙奏之,一歌一吹,故稱為「笙詩」。

词典名字:

笙诗

词典发音:

shēng shī

国语辞典
1.《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诗"。《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台》﹐笙《由仪》。闲﹐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基本解释

笙诗[ shēng shī ]

⒈  《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六篇,俱有义无辞,后人以为古者乡饮酒燕礼皆用以配他诗,以笙奏之,一歌一吹,故称为「笙诗」。

引证解释

⒈  《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 宋 朱熹 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诗”。

《诗·小雅·鱼丽》 宋 朱熹 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閒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臺》,笙《由仪》。閒,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饗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凤韶 《凤氏经说·下管金奏笙奏声诗》:“《小雅》笙诗六篇, 朱子 主有声无辞,谓古经篇题下必有谱,如《投壶鲁鼓》、《薛鼓之节》而亡之。诸儒据《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谓声生于辞,辞调为谱,説亦有理。及读《周官》金奏九夏,《仪礼》管新宫,《礼记》管象,覆之经文及诸家説,乃知笙奏、金奏及管,其为堂下之乐同,而存声无辞亦同者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笙诗

  •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也称“六笙诗。
  • 至于为什么有目无辞,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一种看法是“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