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笠

词典解释: ruò lì 1.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国语辞典注音 ㄖㄨㄛˋ ㄌㄧˋ  拼音 ruò lì篛葉製成的笠帽。▶ 唐.張志和〈漁父歌〉五首之一:「青篛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就如兩個大篛笠一般,挾著夜珠從空而起。」亦稱為「篛帽」。

词典名字:

箬笠

词典发音:

ruò lì

国语辞典
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

《红楼梦》第四五回:“宝玉 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许杰 《邻居》四:“在风雨潇潇中,他拿着一支钝凿,没有箬笠,更没有蓑衣,出着头,在雨下淋到酒店。”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箬笠

  • 箬笠(ruò lì ) 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箬笠是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即用竹篾、箬叶编织的斗笠。 《红楼梦》第四五回:“ 宝玉 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许杰 《邻居》四:“在风雨潇潇中,他拿着一支钝凿,没有箬笠,更没有蓑衣,出着头,在雨下淋到酒店。” (摘自汉典网)
  • 《西游记》第一回:“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