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

词典解释: hóng wèi bīng 1966年“--”开始后,清华大学附中部分学生于5月29日首先成立组织,其后,北京和外地许多学校也相继仿效。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佩带了袖章,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师生和。从此,组织迅速推向全国大、中学校。他们在林彪、江青等的煽动下,到处“造反”,乱揪乱斗,参与夺权,打派仗,搞武斗,造成极严重的后果。1978年8月中共中央转发共青团十大筹委会《关于问题的请示报告》时指出:学校共青团组织早已恢复,组织可以不再继续存在。国语辞典注音 ㄏㄨㄥˊ ㄨㄟˋ ㄅㄧㄥ  拼音 hóng wèi bīng大陸--時的造反組織。由西元一九二○年代蘇聯的少年赤衛隊、三○年代蘇聯的無神戰鬥團及四○年代的蘇聯軍中紅衛兵英雄演變而來。一九六六年,毛澤東利用青少年組織紅衛兵,向劉少奇和鄧小平等控制的學校黨委奪權。目標是清除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及一切反毛勢力。

词典名字:

红卫兵

词典发音:

hóng wèi bīng

国语辞典

红卫兵 hóngwèibīng

(1) [the Red Guards]∶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产生的大、中学校学生群众性组织。一度参加社会上的活动

八月十八日以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发展,其“造反行动”从学校里扩展到社会上

(2) [Red Guard]∶指参加红卫兵组织的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以大学、中学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一度参加社会上的许多活动。

巴金随想录·三次画像》:“这十一年里我认识的人中间,哪一家不曾给造反派或红卫兵抄家几次?”

⒉  指参加红卫兵组织的人。

巴金 《探索集·怀念老舍同志》:“他没有一点私心,甚至在红卫兵上了街,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时候,他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到 北京市 文联开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红卫兵 (群团组织)

  • 红卫兵是指“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学生成立的群众组织,也指其成员。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此后迅速遍及全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支配下产生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群众性组织。
  • 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