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词典解释

法国雕塑家。十四岁随勒考克(Lecog de Boisbaudran)学画,后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 1824—1887)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官学派的抨击。包含着一百八十六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词典名字:

罗丹

词典发音:

luó dān

国语辞典
1.麞鹿腕骨。用为博具。亦指此种博戏。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麞鹿腕骨。用为博具。亦指此种博戏。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罗丹,鹿蹄腕骨也。旧俗以蹄腕骨随手摊掷为戏,视其偃仰横侧为胜负。小者以麞,大者以鹿。莹泽如玉。儿童妇女围坐,掷以相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铁公鸡》:“中间又设赌局,如一切呼卢押宝摴蒲琐琐、罗丹、拍格诸戏,取其头,迄今又十餘年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