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

词典解释: ěr mén 大门两侧的小门;正门旁边的小门。国语辞典注音 ㄦˇ ㄇㄣˊ  拼音 ěr mén1. 即耳孔。2. 正門兩旁的小門。或稱為「耳門子」。

词典名字:

耳门

词典发音:

ěr mén

国语辞典

耳门 ěrmén

(1) [antilobium]∶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

(2) [Erhmen]∶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基本解释

耳门[ ěr mén ]

⒈  即耳孔。

⒉  正门两旁的小门。

引证解释

⒈  耳孔,外听道口。

《楞严经》卷六:“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以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相书云:‘耳门小者,其人富而恡。’”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五:“赶车的仍然央告他两人下车, 小喜 夺出鞭子照耳门打了他一鞭杆。赶车的用手去摸耳朵,第二下又打在他手上。”

⒉  人体经穴名。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见《针灸甲乙经》。

⒊  正院或正房以及大门两旁的侧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房舍》:“凡有故作迂途以取别致者,必另开耳门一扇,以便家人之奔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二:“高贵 已拿灯笼引着 葛寰中 由轿厅上的耳门跨进客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耳门

  • 耳门,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张口,直刺0.5—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