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粟

词典解释: shū sù 1.豆和小米。泛指粮食。国语辞典注音 ㄕㄨˊ ㄙㄨˋ  拼音 shú sù豆類及穀類。▶ 《孟子.盡心上》:「聖人治天下,使有如水火。」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957页 第9卷 44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05页

词典名字:

菽粟

词典发音:

shū sù

国语辞典

菽粟 shūsù

[grain] 泛指粮食

布帛菽粟

基本解释

菽粟[ shú sù ]

⒈  豆类及谷类。

孟子·尽心上》:「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引证解释

⒈  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墨子·尚贤中》:“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夫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宋 樊仁远 《浮云居士曾公行状》:“赴人之急甚己之私,飢者菽粟,寒者綈纊。”
柯灵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甚至把小说比作空气和菽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菽粟

  • 菽粟,汉语词汇。
  • 拼音是shū sù,
  • 指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 在豫南,菽粟指的是高粱;玉菽粟,指的是玉米,也称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