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

词典解释: téng huáng 1.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印度﹑越南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国语辞典注音 ㄊㄥˊ ㄏㄨㄤˊ  拼音 téng huáng藤指海藤樹,常綠喬木。高約三公尺。刺破樹皮時,會有黃色樹脂流出,即為藤黃,有毒,可製作黃色顏料,供繪畫使用,亦可供作藥材。或稱為「林邑之黃」、「真臘畫黃」、「月黃」。

词典名字:

藤黄

词典发音:

téng huáng

国语辞典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印度﹑越南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藤黄"。
基本解释

藤黄[ téng huáng ]

⒈  藤指海藤树,常绿乔木。高约三公尺。刺破树皮时,会有黄色树脂流出,即为藤黄,有毒,可制作黄色颜料,供绘画使用,亦可供作药材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 印度、越南 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藤黄”。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藤黄》:“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
《红楼梦》第四二回:“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藤黄 (草药(植物藤黄的树脂))

  • 藤黄,中药名。为藤黄科藤黄属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 Hook.f.的树脂。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消肿,攻毒,祛腐敛疮,止血,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肿痛,疮伤出血及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