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热

词典解释

中医学名词。由身体亏虚而出现热象的病变。各脏之阴亏损,或血虚津枯等,均能引起“阴虚生内热”(见《素问·调经论》;亦可因中气不足或元气耗伤所致。属于阴血亏者,兼见盗汗、五心烦热、消瘦、脉细数等;阳气虚者,兼见自汗、倦怠、懒言、气短、脉虚无力等。

词典名字:

虚热

词典发音:

xū rè

国语辞典
中医学名词。指体虚发热的病症﹐由阴液损耗或阴盛格阳引起。如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名词。指体虚发热的病症,由阴液损耗或阴盛格阳引起。如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
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清凉散》:“刘子仪 不能大用,称疾不出,朝士问疾, 刘 云:‘虚热上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虚热

  • 虚热,是一病证名。在《诸病源候论·病热候》中有记载。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热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