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词典解释


词牌名。出于唐人酒筵小曲。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叠,如韦应物“胡马,胡马”一首;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用于北宋“转踏”中。
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句格律与词牌三十八字体相近,用在套曲中。

词典名字:

调笑令

词典发音:

tiáo xiào lìng

国语辞典
1.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叠。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 2.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与词牌三十八字体相同﹐用在套曲中。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迭。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

⒉  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与词牌三十八字体相同,用在套曲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调笑令 (词)

  • 《调笑令》,词牌名的一种。有多种格式。源自中唐,《乐府诗集》载,中唐时《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乃演为长短句之词。部分文献称它为拗体之滥觞(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