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

词典解释: xiàng yá 象上腭的门牙,质硬,色白,可供雕塑工艺品。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ㄤˋ ㄧㄚˊ  拼音 xiàng yá象上顎的二根巨大門牙。可雕刻加工製成各種裝飾品或器具。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3983页 第10卷 16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26页

词典名字:

象牙

词典发音:

xiàng yá

国语辞典

象牙 xiàngyá

[ivory] 构成象的獠牙的坚硬、乳白色、不透明、结构紧密、有弹性的牙质

基本解释

象牙[ xiàng yá ]

⒈  象上颚的二根巨大门牙。可雕刻加工制成各种装饰品或器具。

英语ivory, elephant tusk

德语Elefantenzahn (S)​, Elfenbein (S, Bio)​

法语ivoire

引证解释

⒈  指象上腭的门牙,以质地细密而有光泽者为佳,多用于雕制饰物及工艺美术品。

汉 王褒 《洞箫赋》:“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永初 元年,徼外 僬侥种夷 陆类 等三千餘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故以该象牙之扇,穷贝叶之图,钻研刊削,五载而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象牙 (雄性大象的獠牙)

  • 象牙是一种白色硬质物体。主要成分为牙本质,和骨头的成分相似。狭义地说是雄性的亚洲象、非洲象、猛犸象的獠牙,广义地也可以指河马、野猪、海象、鲸等动物的獠牙或牙齿。
  • 象牙在古代是一种贵重的材料,用来制作牙雕、假牙、扇子、骰子等。近代用来做装饰品或用具,如牙雕、台球、骰子、钢琴键、麻将、扣子等。塑料出现之后,在众多领域替代了象牙,但因为象牙的稀有,一些奢侈品仍然使用象牙。
  • 象牙材质温润细腻,色泽特别,作为高档饰品历史悠久,市场效应使大象濒于灭绝。
  • 为了保护大象免遭杀害,1973年有21个国家的全权代表受命在华盛顿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严格限制象牙贸易,中国于1981年加入该公约。但由于象牙贸易是非洲部分国家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另外为传承牙雕等传统文化,该公约于2008年批准日本成为象牙合法进口国。
  • 中国为扩大禁止象牙制品范围,已临时禁止象牙贸易。于2016年3月20日起禁止合法象牙进出口,于2019年12月31日解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