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栏

词典解释: biān lán 1.亦作"边阑"。亦作"边襕"。 2.犹边框。国语辞典注音 ㄅㄧㄢ ㄌㄢˊ  拼音 biān lán版面四周畫有墨線界格,稱為「邊欄」。通常分為單欄和雙欄等。

词典名字:

边栏

词典发音:

biān lán

国语辞典
1.亦作"边阑"。亦作"边襕"。 2.犹边框。
基本解释

边栏[ biān lán ]

⒈  版面四周画有墨线界格,称为「边栏」。通常分为单栏和双栏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边阑”。亦作“边襴”。犹边框。

元 孔齐 《至正直记·书留边栏》:“抄书当多留边栏,则免鼠囓之患。”
《元典章·户部六·贯伯分明即便授受》:“今后行使宝钞,虽是边栏破碎,仍存贯伯分明,即便接受,务要通行流转,不致澁滞。”
汤显祖牡丹亭·写真》:“这本色人儿妙,助美的谁家裱?要练花綃,帘儿莹,边阑小。”
屈大均广东新语·禽语·白鹇》:“雌者多朱毛白中,由朱而变为纯白,亦以黑为边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边栏

  • 篆刻术语,印人为增强印作气势,在印文四周别加边缘者,称为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