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亡

词典解释

逃亡。《史记·秦始皇本纪》:“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

词典名字:

逋亡

词典发音:

bū wáng

国语辞典

逋亡 būwáng

[run away] 逃亡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逃亡。

《史记·秦始皇本纪》:“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 陆梁 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谢公 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虽已逋亡海外,放言高论,不无微瑕。”

⒉  指逃亡的人。

《陈书·周迪传》:“外诱逋亡,招集不逞中调京輦,规冀非常。”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逋亡几千,咸復于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广阳王 司马睦 在所封 中山国 内招诱逋亡,私占七百馀户依附农民。”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逋亡

  • .逃亡。
  • 《史记·秦始皇本纪》:“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 陆梁 地。”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谢公 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虽已逋亡海外,放言高论,不无微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