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戍

词典解释: qiǎn shù 1.旧时谓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戍守。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ㄢˇ ㄕㄨˋ  拼音 qiǎn shù放逐犯人至邊境戍守。▶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5102页 第10卷 1135

词典名字:

遣戍

词典发音:

qiǎn shù

国语辞典
1.旧时谓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戍守。
基本解释

遣戍[ qiǎn shù ]

⒈  放逐犯人至边境戍守。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引证解释

⒈  旧时谓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戍守。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 陆梁 地,为 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放盗归山何猖獗,囹圄长羈待遣戍。”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时在戊戌八月十五日,由刑部解赴兵部,遣戍 新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遣戍

  • 遣戍,汉语词汇。
  • 拼音:qiǎn shù,
  • 意思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