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念子

词典解释: dōu niàn zǐ1.亦作"都捻子"。 2.果名。即倒捻子。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603页 第10卷 636

词典名字:

都念子

词典发音:

dōu niàn zǐ

国语辞典
1.亦作"都捻子"。 2.果名。即倒捻子。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都捻子”。果名。即倒捻子。

隋 杜宝 《大业拾遗录》:“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敕付西苑十六院内种。此树高一丈许……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中妇女得以染色。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或呼为都捻子,盖语讹也。”
省称“都捻”。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诸山果》:“﹝都捻子﹞子汁可染若臙脂,花可为酒,叶可麯,皮渍之得胶以代柿……取子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又名都捻。”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都念子

  • 都念子,读音dōu niàn zǐ,汉语词汇,解释为果名即倒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