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板

词典解释: tóng bǎn 1.铜元。 2.铜制板材。 3.铜版。 4.铜制的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ㄥˊ ㄅㄢˇ  拼音 tóng bǎn1. 銅製的錢幣。今多泛稱硬幣。▶ 如:「請借我一個銅板打電話。」2. 演唱快書時,用來打拍子的半月形板狀器具,多用銅製成。或稱為「梨花簡」、「犁鏵簡」。

词典名字:

铜板

词典发音:

tóng bǎn

国语辞典

铜板 tóngbǎn

(1) [copper coin]∶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

(2) [copper]∶清朝末年之后使用的由铜制成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硬币

基本解释

铜板[ tóng bǎn ]

⒈  铜制的钱币。今多泛称硬币。

如:「请借我一个铜板打电话。」

⒉  演唱快书时,用来打拍子的半月形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

引证解释

⒈  铜元

毛泽东 《我们的经济政策》:“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大帐簿》:“共和厅里的一壶茶要两角钱,看一看狮子要二十个铜板。”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卜老板 只肯出到一元九角一担,一个铜板不肯再添。”

⒉  铜制板材。

清会典·户部·钱法》:“又奏准购定 东洋 十足铜板一百万斤,九九五成铜甎一百五十万斤。”

⒊  铜版。参见“铜版”。

文献通考·钱币二》:“令都茶场会子库将第四界铜板,接续印造会子二百万。”

⒋  铜制的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铜板

  • 铜板是铜元的俗称,是中国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系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00年开始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逐步被纸制角分票和镍质硬币所取代,铜元在中国流通的历史仅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