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

词典解释: xuě xiàn 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以上的降雪量大于融雪量而成为多年积雪(或永久积雪)。一般纬度高的地方低,纬度低的地方高;湿润的地方低,干燥的地方高。国语辞典注音 ㄒㄩㄝˇ ㄒㄧㄢˋ  拼音 xuě xiàn山區終年積雪不融的最低高度。雪線的高低與緯度、季節、坡向有關。如赤道附近的雪線比兩極的高。

词典名字:

雪线

词典发音:

xuě xiàn

国语辞典

雪线 xuěxiàn

[snow line] 永久雪地的最下线

基本解释

雪线[ xuě xiàn ]

⒈  山区终年积雪不融的最低高度。雪线的高低与纬度、季节、坡向有关。如赤道附近的雪线比两极的高。

引证解释

⒈  终年积雪区域的界线。它的高度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赤道附近,雪线约高五千米。两极地区,雪线就是地平线。

陈毅昆仑山颂》诗:“目极雪綫连天际,望中牛马逡巡。”
碧野天山景物记》:“超越 天山 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
华山 《山中海路》二:“冰川冲积成的乱石堆,横在雪线底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雪线 (汉语词语)

  •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