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想非非想处天

词典解释

佛教语。 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

词典名字:

非想非非想处天

词典发音:

fēi xiǎng fēi fēi xiǎng chǔ tiān

国语辞典
1.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即三界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

婆娑论》:“无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处天,二名识处天,三名无所有处天,四名非想非非想处天。”
省称非想天”。 唐 刘言史 《登甘露台》诗:“身心未寂终为累,非想天中独退还。”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了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非想非非想处天

  • 非想非非想处天(梵名Nai va -sam!jn~a^na^sam!jn~a^yatana)是一个佛教语。为28天之一,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