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

词典解释: yīn jié 在语言的一连串音素中,每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即是一个。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音结构基本单位。汉语一个汉字字音就是一个。国语辞典注音 ㄧㄣ ㄐㄧㄝˊ  拼音 yīn jié1. 語音學上指由一個或數個音素組成的語音結構基本單位。亦稱為「音綴」。2. 音樂的快慢節奏。▶ 《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衡穿舊衣而入,遂擊鼓為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淵淵有金石聲。」

词典名字:

音节

词典发音:

yīn jié

国语辞典

音节 yīnjié

(1) [rhythm]∶声音高低,缓急的节奏

音节谐捷

(2) [syllable]∶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言单位,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基本解释

音节[ yīn jié ]

⒈  语音学上指由一个或数个音素组成的语音结构基本单位。

⒉  音乐的快慢节奏。

《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祢衡传》:「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

引证解释

⒈  乐声的节奏。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曹操 ﹞闻 衡 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閲试音节。”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予家旧有婢,亦善作此曲,音节皆妙。”
《老残游记》第十回:“你就半啸半击磬,帮衬帮衬音节罢。”

⒉  指诗歌中的节奏。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曰体製,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宋 苏轼 《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次韵见寄复和答之》:“独喜诵君诗,《咸》《韶》音节缓。”
《元史·儒学传二·杨载》:“诗当取材於 汉 魏,而音节则以 唐 为宗。”

⒊  亦称“音缀”。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音单位。在汉语里,一般讲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音节

  •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它的构成分头腹尾三部分,因而音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普通话常用基本无调音节为400个,有调音节(不包括轻声)为1300多个。
  • 音节不等同于音乐小节,许多人混淆,应该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