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混珠

词典解释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1.【解释】: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2.【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3.【示例】: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不法商贩,常常干出~的事情,坑害顾客。

从前,有个叫满意的人在一个处于蛮荒之地的不起眼的小铺子里,用所有的钱买了一颗大珍珠。回到家后,他把大珍珠放进一个特意制作的盒子里,好好地收藏起来。只有在过年时,他才拿出来给一些朋友看。满意有个叫寿量的邻居,家里藏有一颗祖传的大珍珠,常想拿出来和满意比一比。可祖宗有遗训,不可轻易示人,只好作罢。不久,两人都得了一种怪病,卧床不起。看了好多医生,吃了好多药,可病情仍不见好转。一日,街上来了一个据说能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游方郎中。两家人分别将其请到家中,郎中看完病后,说此病需要以珍珠粉来合药,才能彻底治愈。他留下一个方子,便匆匆走了。可是满意怎么也舍不得残损那颗稀世珍珠,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其他的药;而寿量则吃了用家传珍珠粉合的药。后来郎中得知满意并未服用珍珠粉,前去一看,发现他的珍珠的确是稀世之宝。而郎中一看寿量的珍珠就说:“这是海洋中一种大鱼的眼睛,以鱼目混充珍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呢?”

鱼目混珠珠光宝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心弱骨骨化形销销声匿影影只形单单刀直入入不敷出出一头地地上天官官仓老鼠鼠偷狗盗

词典名字:

鱼目混珠

词典发音:

yú mù hùn zhū

国语辞典

鱼目混珠 yúmù-hùnzhū

[pass off fish eyes for pearls;mix the genuine with the fictitious] 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

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一钟酒。——《花月痕》

基本解释

鱼目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

⒈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句下李善注引比喻以假乱真。

《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牋》:「惟此鱼目」
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
《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引证解释

⒈  一本作“鱼目混珎”。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檟。”
《玉娇梨》第十二回:“唯门生以鱼目混珠,有辱宗师藻鑑。”
浩然 《艳阳天》第二卷第八十章:“咱们得弄清楚是非,不能鱼目混珠。”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慁,莨莠茂者其穀芜。”

成语解释

鱼目混珠

【解释】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示例】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近义词】以假乱真、冒名顶替、滥竽充数

【反义词】黑白分明、泾渭分明、是非分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网络解释

鱼目混珠 (汉语成语)

  • 鱼目混珠,读音yú mù hùn zhū,汉语成语,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 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