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学

词典解释

秦汉之际经学流派之一。学风较为保守。经师中如传《诗》的申公(名培),传《礼》的高堂生,都是鲁人,故名。主要经籍有《鲁诗》《鲁论》等。

词典名字:

鲁学

词典发音:

lǔ xué

国语辞典
秦汉之际初期经学流派之一。因经师如申公培﹑高堂生都是鲁地人,故称。主要经典有《鲁诗》﹑《鲁论》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秦 汉 之际初期经学流派之一。因经师如 申公培、高堂生 都是 鲁 地人,故称。主要经典有《鲁诗》、《鲁论》等。

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宣帝 即位,闻 卫太子 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 韦贤、长信 少府 夏侯胜 及侍中 乐陵侯 史高,皆 鲁 人也,言 穀梁子 本 鲁 学, 公羊氏 乃 齐 学也,宜兴《穀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鲁学

  • 鲁学是秦汉时期的经学派别之—,代表人物为申公、高堂生。春秋时期以来,礼崩乐坏。然而周礼对鲁国的影响仍较其他地方浓重。鲁人传授的儒经,学风比较谨守,与“齐学”对应,称为“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