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名字:
鲸鲵
词典发音:
jīng ní
国语辞典
1.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2.比喻凶恶的敌人。 3.借指海盗。 4.比喻无辜被杀之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引唐 卢纶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诗:“舟檝方朝海,鲸鯢自曝腮。”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想鸞鹤只在秋江上,似鲸鯢吸尽银河浪。”
明 李梦阳 《鄱阳湖十六韵》:“力屈鲸鯢仆,声回雁鶩呼。”
⒉ 比喻凶恶的敌人。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鯢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 注:“鲸鯢,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晋书·愍帝纪》:“扫除鲸鯢,奉迎梓宫。”
《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鲸鯢,大鱼,钩网所不能制,以此敌人之魁桀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雍正、乾隆 以下,姦奴 和昇 揽权,卖官鬻爵,荼毒等於鲸鯢。”
康有为 《遣人入北寻幼博墓携骸南归》诗:“鲸鯢横波斜日曛,誓起义师救圣君。”
⒊ 借指海盗。
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海中盗艇猖獗,鲸鯢日盛。”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扫荡鲸鯢,肃清海甸,总是大快事,不必计较功伐。”
⒋ 比喻无辜被杀之人。
引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妻子无辜,并为鲸鯢。”
唐 元稹 《王迪贬永州司马》:“﹝家属﹞适遭蜂蠆,并为鲸鯢。”
章炳麟 《讨满洲檄》:“汉 民无罪,尽为鲸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