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

词典解释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1.【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2.【出自】:《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3.【示例】: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举两得得不偿丧丧天害理理不忘乱乱七八糟糟糠之妻妻儿老小小丑跳梁梁上君子子为父隐隐介藏形形具神生生上起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所以以一儆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

词典名字:

一举两得

词典发音:

yī jǔ liǎng dé

国语辞典

一举两得 yījǔ-liǎngdé

[shoot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基本解释

一举两得[ yī jǔ liǎng dé ]

⒈  比喻一种举动同时兼收两利。也作「一举两便」。

《晋书·卷五一·束晳传》:「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
《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两全其美 一箭双雕 一石二鸟

顾此失彼


引证解释

⒈  做一件事能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语本《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 临淄,即 西安 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晋书·束晳传》:“二郡田地逼狭,谓可徙迁西州,以充边土,赐其十年之復,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 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特制者用宣纸,此外以廉纸印若干,定价极便宜,使学生亦有力购读,颇为一举两得。”

成语解释

一举两得

【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示例】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反义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网络解释

一举两得

  • 一举两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ī jǔ liǎng dé,意为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方面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