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卫

词典解释: sān wèi 1.唐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 2.宋代亦称三衙为""。 3.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朵颜﹑泰宁﹑福余于兀良哈部落,通称兀良哈,简称。后又置建州﹑海西﹑野人。

词典名字:

三卫

词典发音:

sān wèi

国语辞典
1.唐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 2.宋代亦称三衙为"三卫"。 3.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兀良哈部落,通称兀良哈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建州﹑海西﹑野人三卫。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

《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⒉  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参见“三衙”。

《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
宋 欧阳修 《鵯鵊词》:“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

⒊  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89年)设 朵颜、泰宁、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 建州、海西、野人 三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琉球、安南 及 朵颜 、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三卫

  • 唐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