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

词典解释: sān lǎo ①古代官名。乡县郡都有设置,掌管教化,由年老的长者担任:十亭一乡,乡有。 ②指国。多以致仕三公任其职,受朝庭礼遇:食五更于大学。 ③古代称船上的舵公:长年、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④指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如傅尧俞、范纯仁、刘挚为和州。国语辞典注音 ㄙㄢ ㄌㄠˇ  拼音 sān lǎo1. 上壽、中壽、下壽。▶ 《左傳.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凍餒。」▶ 晉.杜預.注:「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2. 年高德劭的長老。▶ 《周書.卷四五.儒林傳.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詔尊太傅燕公為。」3. 職官名。漢時掌一鄉之教化。▶ 《禮記.禮運》:「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在學。」▶ 《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鄉一人。」4. 四川江峽中稱水夫掌柁的為「」。▶ 唐.杜甫〈撥悶〉詩:「長年遙憐汝,棙柁開頭捷有神。」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92页 第1卷 192

词典名字:

三老

词典发音:

sān lǎo

国语辞典
  • 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
  • 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
  • 指上寿、中寿、下寿。
  • 指清初辽东诗人陈景元、戴亨、长海。
  • 泛指有声望的老人。
  • 柁工。
  • 东汉赤眉农民起义军最高首领的称号。
  • 称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指不一。
  • 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黄老君。
  • 基本解释

    三老[ sān lǎo ]

    ⒈  上寿、中寿、下寿。

    《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⒉  年高德劭的长老。

    《周书·卷四五·儒林传·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诏尊太傅燕公为三老。」

    ⒊  职官名。汉时掌一乡之教化。

    《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
    《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⒋  四川江峡中称水夫掌柁的为「三老」。

    唐·杜甫〈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

    《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
    《史记·陈涉世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鋭,伐无道,诛暴 秦,復立 楚 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后汉书·循吏传·王景》:“父 閎 为郡三老。”

    ⒉  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参见“三老五更”。

    《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释:“三老,国老也。谓致仕者。”
    《周书·儒林传序》:“下詔尊太傅 燕公 为三老。”

    ⒊  东汉 赤眉农民起义军最高首领的称号。

    《后汉书·刘盆子传》:“琅玡 人 樊崇 起兵於 莒,众百餘人转入 太山,自号三老。”
    《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元年》:“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⒋  指上寿、中寿、下寿。

    《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杜预 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⒌  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黄老君。

    黄庭内景经·脾部》:“注念三老子轻翔。”
    梁丘子 注:“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

    ⒍  柁工。

    唐 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仇兆鳌 注:“蔡 注:‘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 邵 注:‘三老,捩船者,长年,开头者。’”
    宋 陆游 《入蜀记》五:“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
    清 沉受宏 《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

    ⒎  称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指不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老》谓 文彦博、张方平、范镇 为国之三老, 傅尧俞、范纯仁、刘挚 为 和州 三老。

    《元史·张德辉传》:“﹝ 张德辉 ﹞与 元裕、李冶 游 封龙山,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
    《明史·文苑传四·唐时升》:“﹝ 唐时升 ﹞与里人 娄坚、程嘉燧 并称曰‘练川三老’。”

    ⒏  泛指有声望的老人。

    清 赵翼 《谒补山制府奉呈》诗:“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六吟·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三老

  • 所谓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