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

词典解释

中医学名词。亦称“五脏”。“藏”同“脏”。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总称。具有藏精气的功能,分别与躯体的某些组织器官有着密切关系。它们的生理作用,虽各有特点,但又互相联系,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词典名字:

五藏

词典发音:

wǔ cáng

国语辞典
中医术语。也称“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五臧”。即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医谓“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故名。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 唐 颜师古 注:“臧,五臧也。”
宋 苏轼 《石菖蒲赞》:“开心补五藏,通九窍,明耳目。”

⒉  佛教的五类经典。按,佛教“五藏”尚有其他分类法,而前三类为经、律、论三藏则同。参阅《分别功德论》等。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五藏

  • 1“五藏”,则是“藏象”中医理论中的一部分。用通俗点的比喻来说,就是隐藏在脉络中的五个人体机能器官。配合周身脉络,完成机体的正常活动。⑵五藏(音藏 cang)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之五脏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