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

词典解释: xiàn guān1.县的长官;县的官吏。 2.朝廷;官府。 3.古时天子之别称。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ㄢˋ ㄍㄨㄢ  拼音 xiàn guān1. 負責管理一縣的長官。▶ 《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劉矩傳》:「民有爭訟,矩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 《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縣官升堂,眾人把卜良帶到。」2. 朝廷,天子。▶ 《漢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東平思王劉宇傳》:「今暑熱,縣官年少,持服恐無處所,我危得之!」▶ 漢.鼂錯〈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词典名字:

县官

词典发音:

xiàn guān

国语辞典

县官 xiànguān

(1) [county magistrate]∶县的地方长官

县官急索租。——· 杜甫《兵车行》

县官日有禀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court]∶朝廷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基本解释

县官[ xiàn guān ]

⒈  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

《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矩传》:「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县官升堂,众人把卜良带到。」

⒉  朝廷,天子。

《汉书·卷八〇·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刘宇传》:「今暑热,县官年少,持服恐无处所,我危得之!」
汉·鼌错〈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引证解释

⒈  县的长官;县的官吏。

《汉书·食货志下》:“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於山林水泽及畜牧者……皆各自占所为於其在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
唐 元稹 《清明日》诗:“今日清明 汉江 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梅尧臣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诗:“朱轓邦伯至,黄綬县官迎。”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食顷,逮 李 至,县官立置重辟。”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唐 人说部中曾有记载,一县官拷问犯人,四周用火遥焙,口渴,就给他喝酱醋,这是比 日本 更进一步的办法。”

⒉  朝廷;官府。

《史记·孝景本纪》:“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
《汉书·食货志上》:“贵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富者税益少,贫者不免於捃拾以输县官,其为不均大矣。”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然而世之识者,以为方今官冗,而县官财用已不足以供之,其亦蔽于理矣。”
吴伟业 《天王寺看牡丹》诗:“苦辞山地薄,县官责常赋。”

⒊  古时天子之别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 条侯。”
司马贞 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天子可称鉅公,可称县官。”
章炳麟 《官制索隐》:“有以疆域号其君者,如 汉 世称天子为县官。”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县官

  • 县官之名,方百里为县。县有正、令、尉之名,则见于春秋与战国。秦罢候置守,而令、丞、长、尉有定制。汉因秦旧,万户以上为令, 秩千石至六百石;不及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此县官之始也。帝平,至而邑有较,置经师一人;乡有庠,聚有序,并置孝经师一人;此学官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