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

词典解释: sì guó 日本第四大岛。连同附近所属小岛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北部沿岸是新兴的临海工业区。西北部柑橘产量和质量都居日本首位。国语辞典注音 ㄙˋ ㄍㄨㄛˊ  拼音 sì guó1. 四方鄰國,泛指天下。▶ 《詩經.大雅.崧高》:「揉比萬邦,聞于四國。」▶ 漢.鄭玄.箋:「四國,猶四方也。」2. 島名。位於日本本州島之南,面積一萬八千八百平方公里。北部多農業,生產稻米、大麥、小麥和柑橘,漁業發達。為日本四主島中最小的島。

词典名字:

四国

词典发音:

sì guó

国语辞典
  • 四方邻国。亦泛指四方,天下。
  • 指四方诸侯国。
  • 基本解释

    四国[ sì guó ]

    ⒈  四方邻国,泛指天下。

    《诗经·大雅·崧高》:「揉比万邦,闻于四国。」
    汉·郑玄·笺:「四国,犹四方也。」

    ⒉  岛名。位于日本本州岛之南,面积一万八千八百平方公里。北部多农业,生产稻米、大麦、小麦和柑橘,渔业发达。为日本四主岛中最小的岛。

    引证解释

    ⒈  四方邻国。亦泛指四方,天下。

    《诗·大雅·崧高》:“揉此万邦,闻於四国。”
    郑玄 笺:“四国,犹言四方也。”
    《左传·襄公三十年》:“子大叔 曰:‘若四国何?’ 子产 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
    宋 苏轼 《石鼓歌》:“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⒉  指四方诸侯国。

    《周礼·天官·司会》:“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废置。”
    贾公彦 疏:“四国,谓四方诸侯之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四国 (日本四国岛)

  • 四国(日文假名:しこく),又称四国岛,在古代被称为伊予之二名岛(伊予二名洲)后简称为伊予岛(伊予洲)、二名岛(二名洲)。按照日本的行政区划包括德岛县(阿波)、香川县(赞岐)、爱媛县(伊予)和高知县(土佐)。(均属于五畿七道区划的南海道),由于分有四个国,所以近代便称之为四国岛。
  • 四国岛位于本州西南部中国地方的南方,九州的东北方,与本州之间以濑户内海相隔。
  • 北临濑户内海,南濒太平洋,东隔鸣门海峡、纪伊水道与本州的近畿地方为邻,西隔丰予海峡、丰后水道与九州相望。连同属岛面积约18800平方公里,人口425万(1986)。包括德岛、香川、爱嫒、高知4县。
  • 四国 (汉语词语)

  • 四国,指四方的国家,亦泛指四方,天下。见《诗·曹风·鸤鸠》:“其仪不忒,正是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