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

词典解释: dì tóu1.田地的两头。 2.当地;本地。 3.处所;地方。 4.方面。 5.书页下端的空白处。国语辞典注音 ㄉㄧˋ ㄊㄡˊ  拼音 dì tóu1. 唐有青苗地頭錢,是當時的一種稅法。▶ 《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一》:「天下苗一畝稅錢十五,市輕貨給百官手力課。以國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號『青苗錢』。又有『地頭錢』,每畝二十,通名為青苗錢。」2. 當地、本地。▶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驀聞一陣血腥來,元家丁原是地頭人,多曾認得柯陳家裡的,一徑將帖兒進去報了。」3. 方面。▶ 《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這個道理,各自有地頭,不可只就一面說。」4. 地方、處所。▶ 《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孩兒路上在意,山峻難行,到地頭便稍信來,與我知之。」5. 源頭或來頭。

词典名字:

地头

词典发音:

dì tóu

国语辞典

地头,地头儿 dìtóu,dìtóur

(1) [edge of a field]∶田地的边缘

小伙子们围坐在地头上

(2) [this place or area] 〈方〉∶当地;本地

他初来乍到,地头儿生

(3) [destination] 〈方〉∶终点;目的地

这列车怎么还不到地头儿?

(4) [lower margin (of a page)]∶书页下端的空白处

基本解释

地头[ dì tóu ]

⒈  唐有青苗地头钱,是当时的一种税法。

《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

⒉  当地、本地。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蓦闻一阵血腥来,元家丁原是地头人,多曾认得柯陈家里的,一径将帖儿进去报了。」

⒊  方面。

《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这个道理,各自有地头,不可只就一面说。」

⒋  地方、处所。

《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路上在意,山峻难行,到地头便稍信来,与我知之。」

⒌  源头或来头。

引证解释

⒈  田地的两头。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但驾车地头,每旦当有小儿僮女,十百餘羣,自来分摘。”
《红楼梦》第三九回:“天天都是在那地头上做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夏天耪地,又热又累,到地头上谁也不愿动了。”

⒉  当地;本地。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家丁原是地头人,多曾认得 柯陈 家里的,一径将帖儿进去报了。”

⒊  处所;地方。

宋 欧阳修 《论监牧札子》:“欲乞权暂差臣,仍於 吴中復 等三人内,更差一人,与臣同诣左右厢监牧地头,躬亲按视。”
宋 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直方 步行百餘里,装作贩牛小客,既至地头,众皆畏惧不前,独弓手节级 程玉 等二人,与 直方 持鎗大呼,排户而入。”
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路上在意,山峻难行,到地头便稍信来,与我知之。”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六章:“到了地头,给你大叔大婶来封信。”

⒋  方面。 《朱子语类》卷六四:“圣贤所説工夫都只一般,只是一箇择善固执

《论语》则説‘学而时习之’, 孟子 则説‘明善诚身’。只是随他地头所説不同,下得字来各自精细,其实工夫只是一般。”

⒌  书页下端的空白处。

如:这书地头太窄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地头

  • 地头是日本镰仓幕府(公元1192—1333年)和室町幕府 (公元1336—1573年) 时期管理庄园的官职。平安末期已有此称,指开拓土地的地主。1185年源赖朝 (公元1147—1199年) 奏请正式设置,遂成为制度。任免权属于幕府,有管理土地、征收年贡、维持治安并一度兼收兵粮米的责权。原从庄园主分取部分年贡。后改为只向庄园主交付定额年贡,侵夺庄园主利益。从南北朝 (公元1336—1392年) 起,显著领主化,并逐渐成为有力守护的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