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

词典解释: shì rén 1.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 2.人民;百姓。 3.士卒;将士。国语辞典注音 ㄕˋ ㄖㄣˊ  拼音 shì rén1. 泛稱研究學問或有學問的人。▶ 《孔子家語.卷一.五儀解》:「所謂者,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必有率也。」▶ 《文選.范曄.宦者傳論》:「漢興仍襲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以參其選。」2. 男子的通稱。3. 人民、百姓。▶ 《後漢書.卷七五.袁術傳》:「今孤以土地之廣,之眾,欲徼福於齊桓,擬跡於高祖,可乎?」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43页 第2卷 99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

词典名字:

士人

词典发音:

shì rén

国语辞典

士人 shìrén

[a scholar] 古时指读书人

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晋书》

基本解释

士人[ shì rén ]

⒈  泛称研究学问或有学问的人。

《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
《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

⒉  男子的通称。

⒊  人民、百姓。

《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英语scholar

法语savant

引证解释

⒈  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

《史记·佞幸列传》:“孝文 时中宠臣,士人则 邓通,宦者则 赵同、北宫伯子。”
按, 通 官至上大夫。 《晋书·刘颂传》:“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又决不悉疲软也。”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家今日也説一个士人,因来行在 临安府 取选,变做十数回蹺蹊作怪的小説。”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苻秦 王嘉 作《拾遗记》,已造其端。 嘉 本道士,不足论, 唐 时士人乃多为之。”

⒉  人民;百姓。

《后汉书·袁术传》:“术 问曰:‘昔 周室 陵迟,则有 桓 文 之霸; 秦 失其政, 汉 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於 齐桓,拟迹於 高祖,可乎?’”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世説总其土田士人,令无磽杂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李成栋 师溃于 信丰,成栋 坠水死”自注:“成栋 悉众十餘万赴之,攻具仗械尽行,多拘人夫舁过岭,士人不免,道死颇众。”

⒊  士卒;将士。

《孙子·九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梅尧臣 注:“士安得不竭力以赴战。”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士人

  • 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