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

词典解释: tài xū ①幻想的虚无缥缈的境界: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 ②天空:生月晕。 ③(1889-1947)。僧人、佛教学者。本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十六岁出家。1911年在广州组织僧教育会,次年到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后于普陀山闭关治学,著《整理僧伽制度论》,主张革新佛教制度。1928年历游法、英、德、美诸国,为中国僧人去欧美宣传佛教之始。1929年与圆瑛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遗著被辑为《大师全书》。国语辞典注音 ㄊㄞˋ ㄒㄩ  拼音 tài xū1. 天空。▶ 《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亦作「太清」、「泰清」。2. 空虛寂寞的境界。3. 近代一位僧人的法號(西元1889~1947)。俗姓呂,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歲出家,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後從楊文會學楞嚴經;跟蘇曼殊學英文,民國元年在南京創立中國佛教協進會以推動佛教改革運動。鑑於當時佛教不振,僧眾素質低落,先後創辦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對中國近代僧教育貢獻很大,為中國佛教改革派的領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論》、《釋新僧》、《真現實論》等。有《太虛大師全書》行世。

词典名字:

太虚

词典发音:

tài xū

国语辞典

太虚 tàixū

(1) [heaven]∶天,天空

(2) [the great void;the universe]∶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基本解释

太虚[ tài xū ]

⒈  天空。也作「太清」、「泰清」。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⒉  空虚寂寞的境界。

⒊  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西元1889~1947)​。俗姓吕,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从杨文会学楞严经;跟苏曼殊学英文,民国元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进会以推动佛教改革运动。鉴于当时佛教不振,僧众素质低落,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对中国近代僧教育贡献很大,为中国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真现实论》等。有《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引证解释

⒈  谓空寂玄奥之境。

《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 崐崙,不游乎太虚。”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清 陈梦雷 《去者日以疏》诗:“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

⒉  指天,天空。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太虚,谓天也。”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二:“壮志弥激烈,气欲凌太虚。”

⒊  谓宇宙。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我之所久,莫过 轩 羲 ;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 轩 羲 之在彼天地。”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

⒋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於天地之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太虚 (哲学名词)

  • 太虚又名大虚, 太虚,是道貌,道教术语。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所以,这里的“太虚”实际上就是指老子、庄子所说的“道”。
  • 《道德经》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