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

词典解释: jū lǐ (pierrecurie,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巴黎大学毕业。1895年获博士学位。曾在巴黎理工学校、巴黎大学任教。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与夫人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钋和镭,为此与贝可勒尔、夫人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还从事物质磁性的研究,确定磁性物质的转变温度;发现晶体的压电现象。著有《物质的磁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等。国语辞典注音 ㄐㄩ ㄌㄧˇ  拼音 jū lǐ1. 人名。(Pierre Curie,西元1859~1906)法國物理學家。與其兄共同發現晶體的壓電現象。又發現鐵磁性在某溫度(今稱溫度)以上消失。後與夫人共同發現釙及鐳,二人與貝克勒合得西元一九○三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或譯作「居禮」。2. 量詞。物理學上計算放射性強度的單位。為英語 curie的音譯。一定量放射性物質中每秒有三點七個原子發生衰變,稱為「一」。相當於一公克鐳的放射性強度。符號為Ci。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090页 第4卷 22

词典名字:

居里

词典发音:

jū lǐ

国语辞典

居里 jūlǐ

(1) [village]∶居住的乡里

(2) [curie]∶物质的放射性强度的单位,一居里等于一克镭衰变成氡的放射强度。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而定的

基本解释

居里[ jū lǐ ]

⒈  人名。(Pierre Curie,西元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与其兄共同发现晶体的压电现象。又发现铁磁性在某温度(今称居里温度)​以上消失。后与夫人共同发现钋及镭,二人与贝克勒合得西元一九〇三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译作「居礼」。

⒉  量词。物理学上计算放射性强度的单位。为英语 curie的音译。一定量放射性物质中每秒有三点七个原子发生衰变,称为「一居里」。相当于一公克镭的放射性强度。符号为Ci。

英语curie (Ci)​ (loanword)​

法语curie

引证解释

⒈  居住的乡里。

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执其姓名,询其居里, 楚 中并无其人。”
郁达夫 《重访兰亭有赠》诗:“一向 山阴 访 戴 来,词人居里正花开。”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