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舞

词典解释

周代*雅舞的一种。六舞中的《大濩》《大武》属武舞。舞时手执朱干(盾)、玉戚(斧)等兵器。历代帝王都制定歌颂本朝武功的武舞,用于郊庙祭祀。

词典名字:

武舞

词典发音:

wǔ wǔ

国语辞典
  • 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 周 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 唐 孔颖达 疏:“《明堂位》云:朱干玉戚,以舞大武。戚,斧也。是武舞执斧执楯。”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为国家者,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今之《舞蛮牌》即古武舞,《舞三臺》与《调笑》即古文舞。”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武舞

  • 武舞早期出现于公元前10世纪,西周时期常被作为一种搏杀技术。六代舞雅舞的一种,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21世纪李城鑫主张将武术套路动作融于现代舞蹈形成新艺术,结合百家武术与百家舞蹈以实战技能为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