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

词典解释: bái zú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9?8万人(1990年)。用白语。曾用汉字标记白语,现通用汉文。信佛教,崇拜“本主”。木雕、石刻工艺精湛。有“吹吹腔”和“大本曲”等传统艺术。传统节日有火把节、三月街等。主要从事农业,善养鱼畜。国语辞典注音 ㄅㄞˊ ㄗㄨˊ  拼音 bái z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約有一百六十萬,主要分布於雲南大理一帶,少數散居於四川、貴州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有人說屬彝語支,有人說應單立白語支。大多通用漢語文。產大理石,故的大理石手工藝品製作十分精美。漆器亦頗負盛名。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多信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亦稱為「民家」。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351页 第8卷 19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7页

词典名字:

白族

词典发音:

bái zú

国语辞典

白族 Báizú

[Bai nationality]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基本解释

白族[ bái zú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一百六十万,主要分布于云南大理一带,少数散居四川贵州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人说属彝语支,有人说应单立白语支。大多通用汉语文。产大理石,故白族的大理石手工艺品制作十分精美。漆器亦颇负盛名。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多信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英语Bai (ethnic group)​

德语Bai

法语Bai (groupe ethnique)​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白子”、“白尼”。为 唐 宋 “白蛮”的后裔。 元 明 史籍称“白人”或“僰人”, 明 清 以后称“民家”(汉语)、“那马”(纳西语)、“勒墨”(傈僳语)。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人口约160万(1990)。主要聚居在 云南省 大理 地区。

《新民晚报》1983.11.11:“大理 采石比彩云,白族兴荣数 周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白族

  •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