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寺

词典解释

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原为战国魏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建,名建国寺。后毀。唐睿宗旧封相王,重建后,改名大相国寺。习称相国寺。宋再加扩建,今寺为清乾隆重建时规制。主要建筑有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殿、藏经楼、钟楼等。八角殿琉璃瓦顶,内有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高约7米,造型生动。钟楼存有清代巨钟一口。“相国霜钟”为“开封八景”之一。

词典名字:

相国寺

词典发音:

xiàng guó sì

国语辞典
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建国寺,北齐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时改名相国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内。本名 建国寺,北齐 天保 六年建。 唐 睿宗 时改名 相国寺。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唐 房僚 《石幢记》曰:相国寺 肇自 中宗 叶梦,始置於兹。 宋敏求 《东京记》曰:本 北齐 大建国寺,后废。 唐 为 郑审 宅,因病捨为 招提坊。神龙 二年,僧 惠云 建为寺。 延和 元年, 睿宗 以旧封 相王,因改为 相国寺。

《宋朝会要》曰:至道 中, 太宗 御题额易曰 大相国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