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词典解释: qiū fēn 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黄道上经过180°~195°的一段时间。约15?3天,为每年9月23日(或24日)至10月8日(或9日)。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180°与赤道交点(降交点)的时刻,即9月23日(或24日)。这个时刻处于秋季的中点,又称“点”。此日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便向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天文学上规定为北半球秋季开始。黄河以北进行秋收秋种。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ㄡ ㄈㄣ  拼音 qiū fēn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國曆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天太陽幾乎位在赤道的正上方,晝夜的時間相等。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191页 第8卷 3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66页

词典名字:

秋分

词典发音:

qiū fēn

国语辞典

秋分 Qiūfēn

[the Autumnal Equinox (16th solar term)]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

基本解释

秋分[ qiū fēn ]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国历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天太阳几乎位在赤道的正上方,昼夜的时间相等。

英语Qiufen or Autumn Equinox, 16th of the 24 solar terms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节气 23rd September-7th October

德语Herbsttagundnachtgleiche , Herbsttagundnachtgleiche (16. von 24 Stationen des Jahres - 22. - 24. Sept.)​

法语Qiufen ou équinoxe d'automne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9月23日或24日。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等长。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⒉  指秋天。

《旧唐书·于志宁传》:“以罪较量,明非恶逆,若欲依律,合待秋分。”

⒊  农业集体单位秋季分配。

《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党支部指示协助作秋收和秋分工作后,团支部就讨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

  •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
  • 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