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

词典解释: zān huā 1.谓插花于冠。 2.犹戴花。 3.古代书体的一种。国语辞典注音 ㄗㄢ ㄏㄨㄚ  拼音 zān huā1. 插花於冠。▶ 《宋史.卷一一二.禮志十五》:「是日早,文武百僚並,赴文德殿立班,聽宣慶壽赦。」2. 戴花。▶ 唐.杜牧〈為人題贈〉詩二首之二:「有恨懶,無聊鬥草稀。」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398页 第8卷 1242

词典名字:

簪花

词典发音:

zān huā

国语辞典
1.谓插花于冠。 2.犹戴花。 3.古代书体的一种。
基本解释

簪花[ zān huā ]

⒈  插花于冠。

《宋史·卷一一二·礼志十五》:「是日早,文武百僚并簪花,赴文德殿立班,听宣庆寿赦。」

⒉  戴花。

唐·杜牧〈为人题赠〉诗二首之二:「有恨簪花懒,无聊斗草稀。」

德语Blumen ins Haar stecken (V)​

引证解释

⒈  谓插花于冠。

《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新进士释褐於国子监,祭酒、司业皆坐彝伦堂,行拜謁簪花礼。”

⒉  犹戴花。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簪花》:“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

⒊  古代书体的一种。参见“簪花格”。

明 王彦泓 《有女郎手写余诗数十首笔迹柔媚纸光洁滑玩而味之》诗之二:“江令 诗才犹剩锦, 卫娘 书格是簪花。”
钱谦益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四:“芳树风情在,簪花体格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簪花

  • 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增加了一种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生命气息,因而美。除了鲜花以外,有绢花、罗花、绫花、缎花、绸花、珠花等。古时喜庆之日,朝廷百官巾帽上都簪花。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再现了唐朝妇女簪花戴彩的情况。近代在天津杨柳青、蘇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都有簪花妇女的形象。近代新娘亦常有簪花于发的装扮,但不限于鲜花,也有用绢花。至今蘇南水乡妇女仍喜簪绢花。北京绢花、大庄村绢花是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厚装饰色彩的手工艺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