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词典解释

中医学病名。主要指胸膺部痞塞、疼痛的疾患。多由上焦阳气不通,致水饮、痰浊、瘀血结于胸中所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词典名字:

胸痹

词典发音:

xiōng bì

国语辞典
中医病名。胸部闷痛。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医病名。胸部闷痛。

《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注:“胸痹之病,轻者即今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胸痹 科普中国

  •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称,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治疗上温通散寒方药有瓜蒌薤白白酒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