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贤易色

词典解释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1.【解释】: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2.【出自】: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3.【示例】:公子此时,一来心里不安,二来有些发讪,三来也未免动了点儿~,满面周身闹开了个难的神情儿,共总没得什么话。 ◎《儿女英雄传》

贤贤易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红筋暴暴取豪夺夺人之爱爱不忍释释回增美美不胜收收之桑榆榆枋之见见世生苗苗而不秀秀外慧中

词典名字:

贤贤易色

词典发音:

xián xián yì sè

国语辞典
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本谓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基本解释

贤贤易色[ xián xián yì sè ]

⒈  语出宋·邢昺·疏:「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贤,则善矣。故曰贤贤易色也。」谓以尊敬贤者之心去替代爱好美色之心。

《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
《汉书·卷七五·李寻传》:「圣人承天,贤贤易色,取法于此。」


引证解释

⒈  本谓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汉书·李寻传》:“圣人承天,贤贤易色,取法於此。”
颜师古 注:“贤贤,尊上贤人。易色,轻略於色,不贵之也。”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我却待‘贤贤易色’将心戒,怎禁他兜的上心来。”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公子此时,一来心里不安,二来有些发訕,三来也未免动了点儿贤贤易色,满面周身闹了个难的神情儿,共总没得什么话。”

成语解释

贤贤易色

【解释】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示例】公子此时,一来心里不安,二来有些发讪,三来也未免动了点儿~,满面周身闹开了个难的神情儿,共总没得什么话。 ◎《儿女英雄传》

网络解释

贤贤易色

  • 贤贤易色,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杨伯峻注)
  • 出处《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贤贤的第一个贤是动词,指德行和学问修养较高,第二个贤是指贤者,是名词,易色的色不是女色,而是指态度,看法,贤贤易色是指遇到学问和道德修养较高的贤者,就会肃然起敬,认真的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