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词典解释

唐教坊大曲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用为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促拍采桑子》,五十字;《摊破采桑子》,六十字:皆双调平韵。宋词另有《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等,双调九十字,有平韵、仄韵二体,上半阕多用一叶韵。

词典名字:

采桑子

词典发音:

cǎi sāng zi

国语辞典
词牌名。截取唐代教坊曲《采桑》中的一“片”,单独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押平声韵。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词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或《杨下採桑》。 南朝 后主 作词名《採桑子传》,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唐 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单行,后用作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摊破采桑子》,一名《摊破丑奴儿》,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儿》,五十字;皆平韵。 宋 词《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九十字,多平仄互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采桑子 (词牌名)

  •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