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

词典解释: sǎn zi 1.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现在的,用面粉制成,细如面条,呈环形栅状。国语辞典注音 ㄙㄢˇ ˙ㄗ  拼音 sǎn zi一種北方點心。用麵粉做成一束細絲之後,加以油炸即成。亦稱為「板搭饊子」。

词典名字:

馓子

词典发音:

sǎn zi

国语辞典

馓子 sǎnzi

[oil fried wheaten food] 一种油炸的面食,细条相连并扭成花样

基本解释

馓子[ sǎn zi ]

⒈  一种北方点心。用面粉做成一束细丝之后,加以油炸即成。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用糯粉和面扭成环的油炸面食品。现在的馓子,用面粉制成,细如面条,呈环形栅状。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食物中有‘饊子’,又名‘环饼’,或曰即古之‘寒具’也。”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俺大年日将你帖起,供养了饊子茶食。”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寒具》:“寒具,即今饊子也,以糯粉和麵,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釧之形,油煎食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馓子

  • 馓子,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后入口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