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须知: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十大错误

时间:2024-11-02 自我鉴定

父母须知: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十大错误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须知: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十大错误,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十大错误 

言行不一

孩子们有雪亮的眼睛,能够察验是与非、对与错。身为父母,给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人真真实实,言行一致。父母若是斤斤计较,凡事只争取自己的利益,孩子就会气量狭小;父母若是常存感恩心,懂得施与和分享,孩子也会心胸开阔。为孩子树立一个言行一致的好榜样,如此,孩子便不会有错误的领受,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孩子们希望父母能承认自己错,以便他们从心头擦去这个污点,重新建立对父母的信心与尊重。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只有自己永远是对的,才能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只是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做父母的不必把自己当成圣人,孩子也会因此明白认错并不可耻,才能体会饶恕、原谅别人的心情。

不能坦诚回答孩子的疑问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我们若无法给他们满意的答复,他们通常会退缩不再多问,将怨恨藏在心中,总有一天,这些怨恨会演变成对父母的叛逆。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即使无法给予孩子满意的答复,也应该协助他去寻找科学的答案。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给他们一执己见的重复。

不能帮助孩子发展自我人格

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想使父母欢喜的心,但同时也有一颗挣扎的心,想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式。很多父母会强制把孩子雕塑成自己心中完美的样式,却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本身的特色。这种错误的教养行为,让父母最为伤心的,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任何人,只要是遇上能鼓励、赏识他的人,便会对他产生好感。

不把焦点放在重要事上

做父母的不要期望正在青少年期的孩子能举止得体像个大人一样,你要知道他们是青少年,事实上,如果他们的表现不像青少年,恐怕你才要担心。青少年的举动就像他们的注意力,很短暂,也不太会遵守诺言。他们常常是健忘的!有的父母常指责孩子怎么能忘了打电话?怎么不整理房间?当这种指责过多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有些孩子在外面跟朋友处得很好,回到家就是一副叛逆的样子。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是死于肮脏的,如果家长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上来,孩子身上的这些小毛病自然也会慢慢消失。

不表达肯定和接纳

青少年需要被肯定,他们需要知道我们很满意他所做的,当他们面对未来彷徨无助时,我们的支持会帮助他们成长。父母若轻视孩子心理上的这些需求,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遇到挫折后变得自暴自弃。

不尊重孩子的朋友

我们对待孩子的朋友的态度非常重要,青少年期的孩子特别重义气,如果你随意批评你孩子的朋友,你的孩子会感到受侮辱,故此,我们若对那个朋友有些意见,也要慎思而后言,最好是先问问你的孩子,他对这个朋友的看法。通常,你若耐心花时间与孩子谈论,你会发现其实他自己也是知道的。

不能容忍孩子犯错

未成熟的青少年无法达到成人行为的标准,他们常会有失败,但是,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做父母的必须了解这些失败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他们尚未成熟。做父母的如果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地道的悲观者,永远不了解恩典为何,整个心灵的发展也不会健全。做父母的可以想一想,其实孩子犯的有些错误,是因为他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当他表现好的时候,给他的爱多一些;当他表现差的时候,给他的爱少一些。

不敢谈敏感话题

有些事的确很难向孩子启口,如性、生理变化、亲友之死、离婚等。这些敏感的话题,父母多半不愿提起,但无论父母提或不提,孩子总有一天是要面对的。如果做父母的不敢慎重而直接提起,孩子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因此,有很多孩子误入歧途。做父母的必须在孩子能够理解时,尽快把这些人生真相告诉他们,好帮助他们在面对挣扎时,有一条途径可循。

不肯花时间陪孩子

与青少年相处,你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让你们之间的情谊成长。成人之间的友谊也是一样。亲子关系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只有当这个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才会乐于跟我们诉说他在学校里遇到的麻烦事,在成长中遇到的羞愧问题。然而,我们总是——太忙了!

你所走过的路,他们也要走;你所学过的功课,他们也会学。有的人受教育、引导、警戒就可以纠正,但有的人非要自己吃到苦头才会学乖。成长是需要空间的,但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空间!当你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你不妨想一想,在你的家庭教育中有没有类似的错误。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千万不要犯这7个错误

第1个:冷落孩子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好像变得不想跟父母在一起。事实上,孩子是想独立,但是又没有办法独立,有些家长干脆就你不愿意理我,我也不理你,就让孩子自由发挥。

殊不知,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你让他独自发挥,冷落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容易交上一些坏朋友,甚至让孩子走向深渊。

第2个:不关注孩子的生理变化

比如说女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来例假,妈妈要提前告诉她来例假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处理,来例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可以玩?卫生巾要怎么用?

女孩子在准备来例假之前就已经出现乳房发育,这时候父母要及时的给孩子穿上内衣,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如果没有穿内衣,孩子可能会被同学耻笑。

第3个:从来不告诉孩子如何自我保护

孩子进入青春期就像一个大女孩或者是大男孩,而且孩子开始情窦初开,会对异性有朦朦胧胧的好感,有些人还会开始谈起恋爱。

这时候父母不是要强制的打压,而是要告诉孩子谈恋爱是你这个年龄很正常的一种需求,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需求我们都要马上满足。比如我们在准备晚饭的时候很想吃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忍忍,等做好饭我们再吃!

而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也要懂得,万一两个人是真的谈恋爱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第4个: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本来就因为激素的作用,他的情绪变得波动很大,如果这时候父母的情绪再波动很大的话,就像天雷勾动地火,父母脾气暴躁会导致孩子更叛逆!

毕竟我们大人才是成年人,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才能更好的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第5个:侵犯孩子的隐私

比如说孩子不想跟你聊天,他在房间里面锁门,你就不要强硬的进去,你要进去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

比如说孩子不愿意让你进他房间,你就可以跟他说:妈妈就在里面待一分钟可以吗?不可以的话半分钟可不可以?

其实这就是要父母学会示弱,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去用强势的侵犯孩子的隐私,也不要去查看孩子的手机,不要去查看孩子的日记,因为孩子这时候需要有自己的秘密,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隐私。

第6个:跟孩子硬碰硬

青春期叛逆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叛逆。

比如说孩子想把头发染成红色,或者说喜欢穿奇装异服,那么可以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比如说孩子想染头发,但是学校不允许,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他买一件有特色一点的衣服,毕竟孩子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

第7个:在孩子面前唠叨

一个老师曾经在班级里面进行过调查,调查的内容是问孩子们最讨厌家长什么样的行为?其中选票最高的是父母的唠叨。

父母的唠叨很多时候是对孩子的担忧,但其实父母的担忧往往对孩子是一种诅咒,反而越是担心孩子什么孩子越是往这方面发展!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父母要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父母自己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少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想唠叨孩子的时候,干脆自己哼点歌,尽量的不要让自己的嘴巴闲着。

父母无意之间的10个错误,正在影响孩子的成长

1. 双重标准:以身作则

家长常常要求孩子做到的事项自己却做不到,比如强调孩子要早睡早起,却自身熬夜。这种双重标准容易让孩子感到困惑,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自律性。作为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为了工作忙碌,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这种缺乏陪伴的育儿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情感上的孤独和缺乏安全感。及时地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健康的价值观。

3. 频繁唠叨:适度引导

许多家长在教育中习惯反复叮嘱,这种唠叨往往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的提醒和压力只会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尝试用平和的方式进行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他们的内在动力将会被激发出来。

4. 缺乏运动:培养健康习惯

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许多父母自己不爱运动,却又希望孩子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这种矛盾的行为会使孩子对运动产生抵触情绪。建议家庭中增加运动时间,比如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意识到运动的乐趣,从而培养终身的健康习惯。

5. 金钱观念模糊

在花费上,很多父母对孩子十分宽容,而对自己却过于节俭。这可能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念,学习到挥霍无度或者消费主义的思维。引导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培养节约和理财的意识,将是给他们未来的一份大礼。

6. 过度操心:培养自立能力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每个小事都亲力亲为,从而剥夺了孩子独立和自我照顾的机会。适度放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做事和解决问题,既能增强他们的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7. 否定与批评:正向引导

频繁否定与批评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其心理健康。父母应该在教育中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给予积极的反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采用温和的态度引导他们改正,而不是简单的批评。

8. 比较心理:关注孩子的独特性

妈妈常常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种做法会使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反而抑制了他们发展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节律,尊重他们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成长。

9. 拖延症:培养时间观念

如果父母自己缺乏时间观念,总是拖延,这种行为往往会被孩子模仿。为了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父母可以通过设定日常计划和时间表,引导他们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10. 不守信用:树立信任关系

家长承诺过的事情如果未能兑现,孩子很容易产生失望和不信任的感受。这种情况不仅对亲子关系造成损害,也会让孩子学会不守信用。因此,父母在许诺之前应充分考量自己的能力,确保真正能够实现承诺。

/

【自我鉴定】相关文章:

小学生必须培养的哪些能力和习惯11-02

教育好孩子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11-02

如何教育孩子的八个关键教导11-02

感悟人生励志书籍11-02

励志书籍《正能量》读后感范文(通用23篇)11-02

励志书籍读后感(精选33篇)11-02

人生艰难的时候阅读的书籍11-02

(精)励志书籍读后感27篇11-02

适合语文老师专业发展的书籍推荐11-02

体会旅行意义的儿童绘本推荐11-02

赞美祖国的诗歌(精选18首)11-03

对大学毕业生的9条有益忠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