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苏轼

苏轼的诗文(2639首)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

忠文文正二大老,苏李广平三舍人。


喜见通贤家子弟,自言得邑少风尘。


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肯向西湖留数月,钱塘初识小麒麟。

分类标签: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其一

文武固天纵,钦明又日新。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


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巍巍本无象,刻画愧孤臣。

分类标签:

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五首 其四

玉盆沉李滟清泉,金鸭嘘空袅细烟。自有梧楸障畏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分类标签:

李宪仲哀词(并叙)

同年友李君讳惇,字宪仲。


贤而有文,不幸早世,轼不及与之游也,而识其子廌有年矣。


廌自阳翟见余于南京,泣曰:吾祖母边、母马、前母张与君之丧,皆未葬,贫不敢以饥寒为戚,顾四丧未举,死不瞑目矣。


适会故人梁先吉老闻余当归耕阳羡,以绢十匹、丝百两为赆,辞之不可。


乃以遗存,曰:此亦仁人之馈也。


既又作诗,以告知君与廌者,庶几皆有以助之。


廌年二十五,其文晔然,气节不凡,此岂终穷者哉。


大梦行当觉,百年特未满。


遑哀已逝人,长眠寄孤馆。


念我同年生,意长日月短。


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瓚。


后生有奇骨,出语已精悍。


萧然野鹤姿,谁复识中散。


有生寓大块,死者谁不窾。


嗟君独久客,不识黄土暖。


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


谁能脱左骖,大事不可缓。

分类标签:

残句湖上秋风聚萤苑

湖上秋风聚萤苑,门前春浪散花洲。

分类标签:

赠章默,并叙

章子亲未葬,馀生抱羸疾。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


前年黑花生,今岁白发出。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


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难从王孙裸,未忍夏后堲。


五陵多豪士,百万付一掷。心知义财难,甘就贫友乞。


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此志苟朝遂,夕死真不戚。


誓求无生理,不践有为迹。弃身尸陀林,乌鸢任狼藉。

分类标签:

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分类标签:

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

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


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


同僚比岑范,德业前人羞。


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


齿发付天公,缺坏不可修。

分类标签:

和孔密州五绝 其四 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绝更逢君。

分类标签:

雪夜独宿柏仙庵

晚雨纤纤变玉aa17,小庵高卧有余清。


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


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


天公用意真难会,又作春风烂漫晴。

分类标签: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翔自言在熙河作屯田有功。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分类标签: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


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


珍重尤奇品,艰难最后开。


芳心困落日,薄艳战轻雷。


(昨日雷雨。


)老守仍多病,壮怀先已灰。


殷勤此粲者,(贺献魏花三朵。


)攀折为谁哉。


玉腕揎红袖,金樽泻白醅。


何当镊霜鬓,强插满头回。

分类标签:

古别离送苏伯固?一作:送苏伯固效韦苏州?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后夜逐君还,梦绕湖边?一作江南?路。

分类标签: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分类标签:

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变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变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变;己为难首,择其至变,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分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