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明代 >  方孝孺

方孝孺的诗文(296首)

感旧 其七

立言温粹怀陈采,肆笔纵横忆鲍冈。若使韩门加接引,未容籍湜独升堂。

分类标签:

二虫吟

翾翾暮光萤,烛举竞飞附。没身烟焰间,至死终不悟。


日月众所瞻,嗟汝不一顾。虽有向明心,所从良巳误。


喧喧秋后蚊,白日噆我肌。我虽病无力,扫扑亦易为。


怜汝营一饱,未得死及之。且复纵遣去,天运自有时。

分类标签:

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 其五

金匙磲盌绛纱笼,玉莹珠圆颗颗同。愿采豳风歌七月,要知稼穑重三农。

分类标签: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八

野性拙生理,大化无停机。缊袍汗沃若,絺绤风凄其。


壮士千载心,岂忧食与衣。由来浮海志,不是轩冕姿。


人生尚闻道,富贵复奚为。贤有陋巷乐,圣有西山饥。


朵颐多所失,苦节未可非。

分类标签:

闻鹃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

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

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

分类标签:

荷花渚禽

绝世丰姿不受尘,丹霞为质玉为神。渚禽莫怪开时晚,一洗寻常草木春。

分类标签:

脩德惠枯木图次韵 其三

百年礼乐愧前贤,濂洛微言久不传。待子归来同讲习,细炊麦饭饮寒泉。

分类标签: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六

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历数归元子,哀荣慰圣情。


神灵游帝所,陵寝镇天京。公论当时定,千秋有颂声。

分类标签:

挽徐节妇

大节寥寥不可闻,晚从吾郡始知真。百年礼乐无男子,一日干戈有妇人。


波冷曹娥沉白骨,雨荒剡岭洗红尘。争如烈焰三千丈,高照青编万古春。

分类标签:

次韵留别陈季明先生 其一

太丘美政汉称贤,高节英风四海传。垂白云孙今几叶,汗青甲子巳千年。


盍簪重见星垂象,落笔犹惊地涌泉。耻以文章为世用,懒将辞色向人妍。

分类标签:

沧州趣为台城赵生孝礼题

少年负奇志,味道轻神仙。缚虎千仞崖,斩蛟万里川。

东指扶桑西月窟,以手扪天问天阙。醉中欲夺羲和鞭,驱策六龙下溟渤。

岁华忽复晚,奇功竟无成。耻作楚狂人,甘为鲁诸生。

俯首蓬屋中,被褐勘六经。忧多发白早,触事万感盈。

拟从安期辈,采药游蓬瀛。蓬瀛群仙别来久,闻知掉头还拍手。

世上忧劳早巳知,身后功名复何有。弃我如敝屣,不肯相攀援。

登高发长啸,目送白鹤归三山。我友王子乔,示予海峤图。

孤峰拔出数千尺,丹光云彩交模糊。下临无地,上极无天。

沤波浩荡望不极,恍若巨鳌掀舞势与元气同回旋。

金银宫阙隐倒景,翠绡绛节在眼前。对此惬心赏,便欲乘风与俱往。

恨乏同心人,临?独惆怅。赵生天资妙,访我东海头。

清谈雄辨有仙趣,坐觉毛骨寒飕飕。生方读书取青紫,我巳屏迹栖林丘。

他年谢事倘相会,与尔共作蓬瀛游。

分类标签:

试院偶题 其三

桥门冠盖蔼如云,才气争先总出群。自愧腐儒无一艺,强颜来此较斯文。

分类标签:

游峨眉山纪行 其六

山头月出天初露,江面风生水欲波。正是胜游新得意,片云相引入岷峨。

分类标签:

二乔观书

深闺睡起读兵书,窈窕丰姿若个谁。千古周南风化本,晚凉何不诵关雎。

分类标签:

豫让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分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