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两汉的诗集1675条

挽陈东湖先生

清沟名父子,浊世福人家。
二妙手谁抗,一翁颠未华。
天方章猿鹤,岁忽值龙蛇。
公死可无憾,吾生未有涯。
乱世没吾宁,何须满百龄。
云封灵寿杖,天殒少微星。
长夜泉台黑,幽林鬼火青。
西风吹木叶,无语慰飘零。

联翻飞鸾鸟。
独游无所因。
毛羽照野草。
哀鸣入青云。
我尚假羽翼。
飞覩尔形身。
愿及春阳会。
交颈遘殷勤。

咏史诗

自古无殉死。
达人所共知。
秦穆杀三良。
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
受恩良不訾。
临没要之死。
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
兄弟哭路垂。
临穴恩苍天。
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
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
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
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
至今声不亏。

黄鹄歌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妾薄命行·其一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龙娱。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谣俗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秋胡行·其一

晨谷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谷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谷,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谷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谷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五帝本纪赞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翠屏列画

青峰如屏高插天,悬崖积翠生云烟。
谁把王维旧墨迹,巍巍高挂安居前。
胜景应知世稀有,妙学丹青乃缩手。
嗟哉画有蠹损时,斯图寿比南山久。

思奉车子侯歌

嘉幽兰兮延秀。


蕈妖淫兮中溏。


华斐斐兮丽景。


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


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


不觉涕下兮沾裳。

车左铭

虞夏作车,取象机衡。君子建左,法天之阳。正位授绥,车不内顾。


尘不出轨,鸾以节步。彼言不疾,彼指不躬。渊览于道,永思厥中。

迪志诗

咨尔庶士,迨时斯勖。日月逾迈,岂云旋复。哀我经营,膂力靡及。


在兹弱冠,靡所树立。于赫我祖,显于殷国。贰迹阿衡,克光其则。


武丁兴商,伊宗皇士。爰作股肱,万邦是纪。奕世载德,迄我显考。


保膺淑懿,缵修其道。汉之中叶,俊乂式序。秩彼殷宗,光此勋绪。


伊余小子,秽陋靡逮。惧我世烈,自兹以坠。谁能革浊,清我濯溉。


谁能昭暗,启我童昧。先人有训,我讯我诰。训我嘉务,诲我博学。


爰率朋友,寻此旧则。契阔夙夜,庶不懈忒。秩秩大猷,纪纲庶式。


匪勤匪昭,匪壹匪测。农夫不怠,越有黍稷。谁能云作,考之居息。


二事败叶,多疾我力。如彼遵衢,则罔所极。二志靡成,聿劳我心。


如彼兼听,则溷于音。于戏君子,无恒自逸。徂年如流,鲜兹暇日。


行迈屡税,胡能有迄。密勿朝夕,聿同始卒。

代秋胡歌诗 其五

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垂钓一壑。所乐一国。被发行歌。和气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


玄默。

后绮怀十六首 其二

似觉诗成感众灵,几年歌哭隔银屏。甘拚寸烬春心发,不羡平波古井宁。


成目正当佳节近,颦眉未作梦乡停。前尘回首还惆怅,带减腰围鬓已星。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