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南北朝的诗集7767条

赠内诗

日暮想清阳,蹑履出椒房。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馀黼帐香。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法乐辞 其十一

峻宇临层穹,苕苕疏远风。腾芳清汉里,响梵高云中。

金华纷苒若,琼树郁青葱。贞心延净境,邃业嗣天宫。

当对酒

对酒心自足,故人来共持。方悦罗衿解,谁念发成丝。

徇性良为达,求名本自欺。迨君当歌日,及我倾樽时。

公馆燕酬南使徐陵诗

嵩山表京邑,钟岭对江津。方域殊风壤,分野各星辰。


出境君图事,寻盟我恤邻。有才称竹箭,无用忝丝纶。


列乐歌钟响,张旃玉帛陈。皇华徒受命,延誉本无因。


韩宣将聘楚,申胥欲去秦。方期饮河朔,翻属卧漳滨。


礼酒盈三献,宾筵盛八珍。岁稔鸣铜雀,兵戢坐金人。


云来朝起盖,日落晚摧轮。异国犹兄弟,相知无旧新。

咏女萝诗

幂历女萝草,蔓衍旁松枝。含烟黄且绿,因风卷复垂。

明德凯容乐

多难固业,殷忧启圣。帝宗缵武,维时执竞。起柳献祥,百堵兴咏。


义虽祀夏,功符受命。远无不怀,迩无不肃。其仪济济,其容穆穆。


赫矣群临,昭哉嗣服。允王惟后,膺此多福。礼以昭事,乐以感灵。


八簋陈室,六舞充庭。观德在庙,象德在形。四海来祭,万国咸宁。

早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大射赋诗

尺书徵建邺,折简召长安。

走笔戏书应令诗

此日乍殷勤。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烛泪。


非是夜迎人。


舞席秋来卷。


歌筵无数尘。


曾经新代故。


那恶故迎新。


片月窥花簟。


轻寒入锦巾。


秋来应瘦尽。


偏自着腰身。

奉答内兄希叔诗 其四

书记既翩翩,赋歌能妙绝。相如恧温丽,子云惭笔札。


骏足思长陂,此车畏危辙。愧兹山阳燕,空此河阳别。

陇头水

陇头流水急。
水急行难渡。
半入隗嚣营。
傍侵酒泉路。
心交赐宝刀。
小妇裁纨素。
欲知别家久。
戎衣今已故。

赋得临水诗

开筵临桂水,携手望桃源。花落圆文出,风急细流翻。


光浮动岸影,浪息累沙痕。沧波自可悦,濯缨何用论。

明月子

杪秋之遥夜,明月照高楼。登楼一回望,望见东陌头。

故人眇千里,言别历九秋。相思不相见,望望空离忧。

寻沈剡夕至嵊亭诗

命楫寻嘉会,信次历山原。扪天上云糺,礜石下雷奔。

澄潭写度鸟,空岭应鸣猿。榜歌唱将夕,商子处方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