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清代的诗集64714条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 其三

寇公家计魏三诗,鼎鼐楼台绝妙词。廉吏儿孙贫不讳,先人清白世元知。


久将寒士题名刺,惟把闲心付酒卮。故国殊方俱落拓,山灵休怨客归迟。

读陶子政先生颐巢诗稿

悲鸣揾泪独酸辛,壮岁无端托隐沦。蓄谊至高余作赋,呕心为句足殉身。


风骚上薄当谁语,师友同时惜未亲。敬欲瓣香曾子固,一篇遥夜忆斯人。

更漏子

酒杯停,人语细。月午绣帘垂地。收玉钿,捲罗衣。海棠憔悴时。


清漏断,回肠转。谁道秋宵更短。才半晌,又三更。疏灯闻雁声。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其一

昔年西石一茅亭,多少名贤口血成。待得奄儿咋舌死,不能兵火又支撑。

秋明室杂诗 其五

宋固有南北,唐亦分三四。六朝与两汉,杂然竞鼓吹。


其实实诗论,止一非有二。一言以蔽之,托兴以言志。


所贵无邪思,浅深随文字。合作自有人,未因时代异。

远行 其一

贫贱不可久,志士思远行。登堂拜母氏,殷殷询所经。


心知去无期,强言计归程。驱马出里门,渐见井邑更。


挥手谢宾友,欲以致中情。心牵慈母爱,哽咽难为声。


儿生老乡闾,身世终何成。庶几取令望,归以为亲荣。

次韵治芗观落日诗 其三

江山第一区,夕阳万古绮。云水合空明,晃漾千翠紫。

胜游忆焦山,拾级绝巇止。明霞开镜奁,秋潋桃花水。

楼台拥烟鬟,金碧射眸子。天人纱縠裳,舒卷一千里。

影澄孤塔双,波折连樯圮。六朝烟雨愁,一霎春旖旎。

欲以色幻真,持问天眼底。安得身一龛,危栏寄孤倚。

寂摄诸界天,永住残照里。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清平乐 雪霁

梦魂潦草。帘外春寒峭。晴雪满阶慵不扫。瘦了梅花多少。


玉人懒起娇柔。绣衾偎暖香篝。道是宵来中酒,日高犹未梳头。

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 其一

弃璞何须惜卞和,门庭转喜雀堪罗。频搔白发惭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


忆昔逢君怜宦薄,而今依旧患才多。鸾凰枳棘无栖处,七载磋跎奈尔何!

愁倚栏令 昌平道中

云幂幂,水溅溅,草如烟。行近十三陵下路,敢挥鞭。


细柳新蒲乍绿,玉鱼金碗依然。一骑捧香寒食日,忆当年。

宿野庙

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


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山阴舟中

越山岩壑锁烟霞,此日轻舟泛若耶。红雨棹边迷远近,绿萝阴里见桑麻。


啼莺过水仍栖树,乳燕衔泥半带花。试访剡中幽绝地,不知何处戴逵家。

河沙

河沙千世界,只此一微尘。为见禽鱼乐,方知天地春。


无心还是妄,有说却非真。识得西来意,时时景物新。

二郎神 清秋夜集人月如画当欢欲愁

吐云华月,便坠作、镜中娇面。正玉树烟迷,香兰雾细,赚得柔情似茧。


素扇携来团栾影,有几日、轻凉相见。思浅绿酒波,低红灯穗,尽容留恋。


听遍。晚楼倚笛,不胜凄怨。但婉娈清歌,碧天如水,一片梁尘在眼。


宝瑟比人,春华同笑,芳景怕成秋苑。还只恐,后夜风风雨雨,画帘愁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