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清代的诗集64714条

赋得明妃三叠 其二

明妃一顾已倾城,紫台远去转娉婷。鸣驼嘶马杂羌语,夜夜朝朝那可听。


天低海水西流处,独有琵琶堪唤语。断丝枯木本无情,犹胜人心百千许。


幽怨声声解与传,自怜意态骄神仙。生不得当茂陵亦帝真龙子,乍可巫山峡月空婵娟。

舟入茅夹子

暮色苍然至,明星落小山。篙声残石齿,人影入烟鬟。


泛梗沙鸥似,冲寒旅雁艰。吾生惭羽化,何计出尘寰。

明司天汤若望日晷歌

测天量日真古学,九章五曹远可寻。姬公商高志成法,坠绪茫茫胡陆沉。


自从鲜于洛下后,累朝聚讼成商参。春秋三十六日食,卫朴沈括谬扯挦。


岂期礼失求之野,欧罗巴洲有遗音。明初兼采三历说,疏通早已开蹄涔。


吾闻五洲之说颇荒诞,芋区瓜畴界莫侵。亚细亚洲居第一,神州赤县细弗任。


渊原将无出驺衍,存而不论戒狂淫。何物邪酥老教长,西行夸大传天心。


观光厥有大里利,庞熊毕艾龙邓俱同岑。九万里馀来上国,星官角艺俯首空沉吟。


泰西绝学乃骤贵,直上灵台罔不钦。就中大臣徐与李,心醉谓足空古今。


司天大监汤匦使,日晷精妙泯差参。想当制器尚象时,不传秘术宝南金。


天子临轩百僚集,敬授特敕夸思深。为忆利生初戾止,一枝托迹拟微禽。


香山旅舍听夜雨,北平墓树泣秋霖。如何所学顿昌大,不胫而走且骎骎。


谁识周髀旧经在,蛛丝马线待神针。汶阳之田本吾土,广陵之散非亡琴。


坐教唐子窜大宗,重黎有知定弗歆。峨我南雷子黄子,九流兼综振百瘖。


古松流水算簌簌,乃悟北鲊即南䰼。可惜唐邢诸先辈,扶中抑西力不禁。


容圆测圆割圆历历在,底须三角八线矩度别自卑釜鬵。


贯穿微言得缘起,有如皎日出层阴。吴王梅氏嗣之出,廓清之功良有壬。


始知中原才不乏,爝火之光都归我照临。昨过南雷搜故物,片石督见委书林。


依然二十八宿扪可拾,四游九道昭森森。大荒有此亦奇儿,摩挲置我堂之襟。

摄山怀古三首 其三 张指挥

孤忠有佳儿,羽林生光辉。试看蒋陵下,周粟生尚希。


更爱诗思工,如鸿冥冥飞。中山孙子亦式微,白门世臣张锦衣。

八赤舟中东芗林 其二

木雁遭逢岂可班,羞居材与不材间。故人为我关情处,莫学琼山强定山。

二老阁

奎芒萃黄竹,䔍生有魁儒。一阳在黍谷,出自九死馀。


膺滂陪党籍,文陆共简书。晚归双瀑院,残经理蠹鱼。


招邀遍江东,鹳浦尤其渠。秦川故观察,同声和于于。


扁舟时过从,素心不可渝。江村拟汉阴,庞马足并驱。


高州绍坠绪,报本时瞿瞿。有子承先志,杰阁凌太虚。


春秋仲丁日,少牢荐香醑。百年嘘薪火,二老降履絇。


试看午夜分,五纬临前除。

苍水先生墓道渐湮道士吴乾阳谋修复之和钝轩韵

一区发鸠巢,千年夸父宅。岂期世外人,而念此窀夕。


在昔正气歌,三分席自择。纪朱张万沈,相与成胜迹。


峨峨南雷铭,光炤长虹白。久久未开雕,贞珉眠荒陌。


我续第二碑,遗事吐格格。一从小跛亡,莫问南屏魄。


何家新贵茔,祁连肖层碧。应怜寒谷中,只轮独运策。


编诗录许剑,谅属我之责。我闻形家言,兹邱真吉宅。


渺渺流泉流,蔼蔼夕阳夕。天定妥孤忠,杨厉不及择。


他年万香火,鄂于共灵迹。冬青花未开,我亦已颁白。


中为鼯鼪居,旁为狐兔陌。翩翩有羽衣,高情见风格。


朽骨尚关心,何况此毅魄。当年雪窦翁,兹山先埋碧。


丸土不可寻,谁为问故策。行当更访求,与君共此责。

予约同人每岁为苍水先生设祭今年将有渡江之行先期举之

此行定自过南屏,为道寒山片石成。故社莫虚黄犊唱,同人豫拟白鸠声。


神伤土室袁闳泪,肠断䃃州杜浒兵。香火敢忘先子命,殷勤鸡黍展微忱。

五岳游人欲刊予所作梨洲先生墓碑未及而卒临之成先志鸠工诗以美之

此志高州恨未成,尊公諥委最伤情。墓门长作呜呼字,宰木谁传恸哭声。


再世證人宁坠地,百年报本克寻盟。秪愁东国人伦重,惭愧中郎任丽牲。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 其二

三和尚暨两监军,故国遗民最佚群。并有清吟成变徵,祗愁閟箧泯前闻。


百年星火归乔木,一卷霜声彻暮云。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

豫章小泊欲过哭孺庐学士墓下不得

弭节望东埂,西州涕泗多。素车吾有负,元冕或来过。


莫报恩如海,应怜鬓亦皤。匆匆感邻笛,落月满江沱。

吉水道中

溯江西上去,极目路漫漫。岸泊山根稳,天浮水面宽。


荒凉知瘠土,蹭蹬识惊滩。况复石尤阻,弥愁行路难。

题颜公茅山玄靖先生碣后

江都老道士,姓字佚图经。一卷太师碣,千年勾曲铭。


高文宠地肺,结习在仙灵。辛苦霅溪客,长留墨妙馨。

金口渡江

两峰遥对峙,十里大江横。锁钥分南北,河山几战争。


晴云汉川树,初日武昌城。为访桓公柳,攀条别绪萦。

女冠子 其二

皈依经卷。法曲仙音空献。渺心期。丽质虔参佛,孤情懒画眉。


苍师洪谷意,妙擅石涛姿。如此丹青手,几人知。